第1293章 蔡伯喈改字,苏定方西征(1 / 1)

如今的大汉朝堂,对于统一文字一事,除了极少数几个老顽固之外,绝大多数官员都不认为有什么问题。

唯一的分歧,也只是现在做,和以后做的问题。

现在做,阻力自然是最小的。毕竟,别看如今大汉有四种文字。

可是,大汉各道,除了盛澜道和西平道,都是原大苍的地盘,文字都是苍文。

这些阻力,对于大汉朝来说,也算阻力?

就算是这两地会因此有些不稳,但还能影响的了局势?

只不过,诸葛亮真正担心的是未来,未来大汉走出大苍之后,再一次扩张的过程之中,势必要因此面临的阻力更大。

如果是以后做的话,自然不会有这些问题。

可是,日后再做,那个时候大汉的疆域如何之大?那个时候又会有多少文字?而那个时候在做这一件事情的阻力呢?

再则,真要是这件事情放到以后来做的话,日后要是打到大魏或是大乾的话,他们的占领区,连他们的文字都看不懂,到了战时,如何及时统筹各地的资源?

因此,不管是现在做还是以后做,其实都是各有利弊的。而朝堂上的官员,所关心的也是这个利弊的问题。

“书不同文,政令就是一团乱麻!车不同轨,商路就是断头路!度不同制,市场就是骗子窝!行不同伦,天下就是散沙一盘!”

“朕带兵打仗,不是为了把几块地皮缝在一起就完事了!朕要的,是一个真正铁板一块、号令统一、运转顺畅的大汉帝国!让这万里疆土上的每一个百姓,都知道自己是大汉人!都说一样的话,写一样的字,遵一样的法!这才是万世太平的根基!”

“蔡翰林!”王羽环顾众臣,终于将目光最后停留在一个人的身上。

“臣在!”蔡邕立刻应声。

“书同文之事,由你全权负责!召天下文人入京,共创大汉字体,日后,朕希望我大汉子民,不管是出生于哪一道,皆可书汉字!”

“各地文字,可习之,但汉文,未来更要习之,朝廷一应奏文,皆以汉文书之。”

“臣!领旨!必不负君上所托!”蔡邕的声音带着激动和沉甸甸的责任。

王羽微微颔首,转身,一步步走回王座,重新坐下。珠帘垂落,遮住了他的表情,只留下一个威严而沉默的身影。

管仲与诸葛亮他们,本身的工作压力就不小,没必要再给他们加新的担子。

至于蔡邕,让他治理地方或许能力有限,可是,这种文化上的事情,他绝对是能够干得来的。

“另,盛澜道房玄龄来报,从今年起,剑、昊二地持续扩军,且大武使臣长期逗留!”

“诸位以为,剑昊两朝,是否还要继续留下去?”

此前,是不想太早和大武交接,再加上,那个时候,大汉的国力还有限,故而,这才留下了四小王朝之中的这两个。

可此一时,彼一时。

如今的大汉,在拿下了河南、广阴、青北三地之后,就算国力上依旧比不上大武。但是,不代表没有一战之力了,不代表就无法和其抗衡。

如今的大汉,相比还在攻打四小王朝时期那个时候,早就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。如今的大汉,已经有足够的底气面对大武了。

再则,这天下各方势力,也没有哪家只有单纯的一个敌人。

就算是大武的国力,要在大汉之上。但是,大武也不可能全力对付大汉。至少,老王还有一个姻亲可以给他分担压力。

最近一年以来,不管是大武皇朝,又或者是四小王朝之中剩下的那两个小王朝,小动作越来越多,王羽已经在思考,要不要继续留下这两个了?

随着大武解决了内忧,外患明显压力也不知道减少了多少,他们已经开始越发的关注他们的东边了。

大汉如今已经强大到了这种程度,但凡是大武能够抽的开身,都会想尽一切办法,不会让大汉有更加强大的机会的。

尤其是大武最近对于东部的关注,相比此前明显上了好几个量级。

不仅接收了西苍的皇帝,又和赵宋及大炎勾勾搭搭,最为关键的是,据罗网大武分部镇抚使紫女传来的消息来看,大武和北狄的拓跋部落也有接触了。

现如今,大汉和金帐王庭结成了联盟,而大武却开始接触拓跋部落。这下子,他们四家是彻底形成了一个交叉态势下,相互钳制了起来。

“原四小王朝之地,虽缺乏矿产,但三面环河,土地肥沃!”

“此地,至少可供应五六十万兵马远征粮草所需!”

赵安陵第一个开口了,显然,它是比较意动的。

四小王朝之地,别的资源或许没有,可是,唯独非常适合种地。这块区域,在地理位置上,几乎相当于蓝星上的河套地区。

事实上,四小王朝,如果仅仅考虑粮草的话,他们每个王朝养上至少十万兵马不是问题。

但是,架不住他们的粮草,不可能全部用来养兵。为保平安,他们每年都要迫不得已向他们北边的金帐王殿出口大量的粮食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