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章 难逃一死(1 / 1)

几人经过几个时辰辛苦跋涉后,终于到了县城。

一番交接之后,朱得志就被直接打入了牢房,

因为已经是半夜时分,县令早就在家搂着小妾睡觉了,

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县令,怎么可能会半夜升堂审案?

夜晚的牢房阴暗潮湿,微弱的烛光摇曳。

空气中弥漫着腐臭气息,老鼠偶尔窜过,

朱得志在这压抑的环境中满心焦虑,辗转难眠。

难道是因为半年前的那件事情?

朱得志记得有一天,他早上高高兴兴拜别母亲之后,

就准备去上山砍柴,可他走到半路才发现自己忘记带水壶了,

于是,便转身回家去拿。

当朱得志回到家门口时,突然撞见一个陌生男子,

慌慌张张地提着裤子从他身边跑开。

开始,本来朱得志打算追上去把他抓住,

先问个清楚再说,可想到自己的母亲还在家,

担心母亲出了事情,所以他急忙往屋里面跑。

可他进屋后,只看到母亲还有一丝没有整理好的衣服,

与红着脸一副娇羞的样子。

朱得志便什么都明白了,朱得志静静地看着母亲,心中思绪翻涌。

他回想起这些年母亲独自守寡的艰辛,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他拉扯长大。

所以,他也能理解母亲的不容易。

于是,就走到母亲身边,轻轻地握住母亲的手,

“娘,孩儿都懂。您守寡这么多年,辛苦了。

如果您与那位叔叔真心相待,孩儿不会反对。

孩儿只希望您能幸福。”

母亲听了朱得志的话,眼中泛起了泪花,

轻轻地点了点头。

朱得志甚至决定,如果母亲真的与那男子有进一步的发展,

他会尽自己所能给予支持。

他会为母亲准备一些钱财,让她的生活更加安稳。

他也会尊重母亲的选择,不会让她因为自己而有所顾虑。

接下来的几天里,朱得志发现母亲竟然对他比以前更好了一点。

只是他不知道,这件事情早已在他母亲的心里产生了隔阂。

朱得志对她越好,那寡妇的心里就越不是滋味。

那寡妇自从被儿子撞见自己的私密之事后,

她的内心的羞耻感就被无限放大。

尽管朱得志表现出理解和支持,但这种理解反而让母亲更加难以承受。

她觉得自己已经在儿子面前失去了尊严,

无法面对儿子的这份宽容。

时间长了,她便渐渐地转化成为对朱得志的怨恨。

加上寡妇也担心这件事一旦被更多人知晓后,

自己就没有办法在朱屋里抬起头做人。

而她又不得不每天面对朱得志,无论朱得志如何对她好,

她都感觉恐惧和不安,为了保护自己,经过一番思想挣扎之后,

最后,寡妇将心一狠,决定将朱得志除掉。

开始的时候,寡妇打算亲手给朱得志一包老鼠药,

可再怎么,朱得志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呀,

她又怎么可能下得起手呢?

思前想后,寡妇最终决定巧妙地利用当时的法律,

以朱得志不孝之名,将他杀掉,这样自己也无需狠心下手。

打定主意之后,这半年里寡妇便多次制造了几起意外之事,

让整个朱屋村的人,坐实朱得志不孝之名的事实。

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,昨天夜里县丞大人来村里,

通告大家说三皇子要从京城,来县里巡视,

并让她们村子里所有人做好准备,要用最好的面貌,

来迎接三皇子前来巡视的任务。

这让寡妇当场就抓住了机会,立马出手对着朱得志就是一招见血封喉。

此刻,朱得志躺在牢房里这臭气冲天的稻草丛,

终于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,全部都捋清楚了,

他终于明白了,为什么母亲会这样对他。

朱得志瞬间再次泪流满面,自己孝顺了那么多年的母亲,

就为了那点私欲,便要杀掉自己,怎么能不让他心寒呢?

又怎么能不让他痛彻心扉呢?

尽管,朱得志心有不甘,可是他根本就没有翻盘的机会。

因为他的母亲有众多人证,物证?

哪怕朱得志,就是把事情的真相告之天下,

他也难逃一死,在古代当众揭发自己母亲丑事,

照样是不忠不孝之罪。

总之,横竖都是一死,罢了罢了,反正自己的身体都是父母给的,

既然现在母亲要杀他,那么自己再不甘心也得认命。

果然,第二天一早,县令听到自己的管辖区内,

竟然出现了一个这样不忠不孝之子,吓得浑身发抖,汗流浃背。

天呐,要这事被三皇子来巡视时发现,估计自己的这顶乌纱帽就保不住了,

气得县令当场连早餐都没吃,就马上升堂审案。

只见,那县令怒气冲冲地大手一拍,命人把朱得志带上堂来审问。

同时,朱得志的母亲与村里的众多族人,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