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8章 尸易无限(63)(1 / 1)

2003年秋,敦煌的风沙比往年更烈,卷起的沙粒打在“漠北客”客栈的木门上,发出“沙沙”的声响。我缩在柜台后,手里攥着半块啃剩的馕,目光落在进店的男人身上——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冲锋衣,裤脚沾着戈壁的红土,肩上挎着个磨破边角的帆布包,进门时还在不停拍打着身上的沙子。

“来碗羊肉汤,加两个馍。”男人的声音沙哑,像是被风沙磨过,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目光却在客栈里扫来扫去,最后停在我挂在墙上的那幅旧地图上。那是我爷爷留下来的,画的是罗布泊周边的地形,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几个模糊的点,没人知道是什么意思。

我端着羊肉汤走过去,把碗放在他面前:“看您这打扮,是来寻东西的?”

男人抬头看了我一眼,眼神里带着几分警惕:“你怎么知道?”

“这年月来敦煌的,不是游客就是寻东西的。”我指了指墙上的地图,“您盯着这地图看了半天,是对罗布泊感兴趣?”

男人没说话,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张照片,推到我面前。照片已经泛黄,上面是一片荒芜的戈壁,中间立着一块巨大的黑色石碑,石碑上刻着奇怪的纹路,像是某种古老的图腾。“你见过这石碑吗?”

我凑近一看,心里咯噔一下——照片上的石碑,和我爷爷日记里画的一模一样。爷爷当年就是为了找这块石碑,在罗布泊失踪的,至今连尸骨都没找着。“见过,在我爷爷的日记里。”我压低声音,“您找这石碑干什么?”

男人喝了口羊肉汤,才缓缓开口:“我叫陈默,是个考古队的向导。半年前,我们队在罗布泊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墓,墓里的壁画上画着这块石碑,还写着‘石碑为钥,可开昆仑之眼’。后来队里出了意外,只剩下我一个人逃了出来,现在想找到石碑,完成队里的任务。”

我心里一动,爷爷的日记里也提到过“昆仑之眼”,说那是一处藏着无数珍宝的秘境,但也危险重重。“我叫林风,我爷爷当年就是为了找这块石碑失踪的。我手里有他的日记,或许能帮你找到石碑的位置。”

陈默眼睛一亮,赶紧放下碗:“真的?那太好了!咱们什么时候出发?”

“不急,”我摆摆手,“罗布泊这时候风沙大,而且里面地形复杂,很容易迷路。我得准备些物资,再找个熟悉地形的向导。”

接下来的几天,我和陈默一起采购物资——指南针、地图、水袋、压缩饼干,还有防风沙的护目镜和帐篷。我还联系了当地的老向导马爷,他在罗布泊里走了几十年,人称“活地图”,只要有他在,就不怕迷路。

出发那天,天还没亮,我们就背着物资,坐上马爷的越野车,朝着罗布泊驶去。车窗外,戈壁滩一望无际,偶尔能看到几丛枯萎的红柳,在风沙中摇曳。马爷一边开车,一边跟我们说着罗布泊的危险:“你们可别小看这地方,当年彭加木就是在这里失踪的,还有不少寻宝的人,进去了就再也没出来。”

陈默点点头,从包里拿出那幅汉代古墓的壁画拓片:“马爷,您见过这种纹路吗?”

马爷凑过去看了看,皱着眉头:“这像是古楼兰的图腾,我年轻的时候,在楼兰古城遗址见过类似的。不过这石碑,我倒是没听说过。”

车子在戈壁上行驶了整整一天,傍晚时分,我们抵达了罗布泊边缘的一个废弃村落。马爷把车停在村落里,说:“今晚咱们就在这儿过夜,明天一早再进罗布泊。这地方虽然废弃了,但至少能挡挡风沙。”

我们在一间还算完整的土屋里搭起帐篷,生起篝火。我拿出爷爷的日记,翻到标注石碑位置的那一页,递给陈默:“我爷爷在日记里写着,石碑在罗布泊的‘黑风口’附近,那里有一片雅丹地貌,石碑就立在雅丹群的中央。”

陈默接过日记,仔细看了起来,时不时还对照着手里的拓片:“没错,壁画上画的雅丹地貌,和日记里写的一模一样。明天咱们就去黑风口。”

第二天一早,我们收拾好物资,继续朝着罗布泊深处驶去。越往里走,风沙越大,能见度越来越低,车子在雅丹地貌中颠簸前行,像是在迷宫里穿梭。马爷紧紧握着方向盘,眼睛死死盯着前方:“小心点,前面就是黑风口了,那里的风特别大,能把车吹翻。”

果然,快到黑风口时,风沙突然变得猛烈起来,车子被吹得左右摇晃,像是随时都会被掀翻。马爷赶紧把车停在一处背风的雅丹后面,说:“这风太大了,等风小了再走。”

我们躲在车里,等了大约两个小时,风沙才渐渐变小。马爷发动车子,小心翼翼地驶进黑风口。这里的雅丹地貌比之前看到的更加奇特,有的像城堡,有的像猛兽,在夕阳的照耀下,泛着诡异的红光。

“你们看,前面那个雅丹群!”陈默突然喊道,手指着远处的一片雅丹。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那片雅丹群的中央,立着一块巨大的黑色石碑,正是照片上的那一块!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