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0章 带着康敏段乔游山玩水 六(1 / 1)

渡过大渡河后,前方便是清溪关。

清溪关险峻的垭口如同天地的伤疤。

当马车终于吭哧着攀上这道界限,视野豁然洞开,

前方铺陈开来的景象带着蛮荒而浓烈的生命力。

万仞青山直刺铅灰色的苍穹,深谷被墨绿填满,

谷底隐隐传来水声如同大地粗重的呼吸。

空气骤然变得黏稠湿润,混杂着腐叶、千年古木的湿气,

以及某种野生菌子特有的泥土腥气。

这气息在邛州雅州都不曾有过,它钻入肺腑,

带着原始而危险的诱惑。

集镇建在陡峭的半山腰,木楼竹舍如同蜂巢紧贴在悬崖边。

正逢市集,喧嚣声撞碎了山间的寂静。

色彩猛烈地刺痛眼睛:裹着厚实青布包头的老人蹲在篾席后,

面前摊开着沾着新鲜泥土的菌子——肥厚的牛肝菌、

伞盖黑亮的松茸、纤细金黄的鸡油菌;

皮肤黝黑的汉子肩上挎着成串的草药,

风干的虫草扭曲如同蜷缩的虫,表皮干瘪却透出暗金的宝光;

最令人炫目的是一群穿着黑布百褶裙、上身是精美红蓝彩线挑花对襟衣的彝族女子,

宽大的银耳环随着她们行走叮当作响,发辫上缠绕的珠串折射着山谷间吝啬的天光。

段乔赶着车,眼睛不由自主被这光怪陆离的世界吸引,

连马匹都因骤然浓郁的生气而打起响鼻,喷出团团白雾。

只有萧峰的目光沉静如初,扫过奇诡山景与异族风情,

如长风拂过岩壁,不作丝毫停留。

翻越清溪关(今四川汉源西南),便踏入横断山脉的褶皱深处。

此处“连山带谷,夹涧临溪,倚险结关”,曾是唐蕃拉锯的战场 。

韦皋曾在此凿关通南诏,李德裕欲塞关而不得——因山间小径密如蛛网,蛮族可随时开道奇袭 。

关隘两侧,海拔从大渡河谷的不足千米骤升至三千米以上。

冷箭竹与高山杜鹃交织成墨绿屏障,云雾缭绕间马铃声碎,仿佛千年战鼓余音未绝。

过清溪关南下,即抵邛部州(今四川越西)。

此地为西汉越嶲郡故地,元设邛部川安抚司,是乌蛮(彝族先民)世居之地 。

山间坝子散落彝家碉楼,黑瓦红墙与银饰彩裙辉映。

市集上,虫草裹着高原泥土、松茸堆叠如金塔,老妪兜售靛蓝染制的百褶裙,耳环大如银盘,行走时叮咚作响,似山涧清泉 。

驿站设在市集边缘,是一座半悬空的黑瓦木楼。

楼下火塘燃得旺盛,几块巨大的山石围着跳跃的火焰,

塘边铺着厚实的竹席。

暖意携裹着柴烟、隐约的汗味和尚未烹调的生肉气息扑面而来。

几个身材敦实、面孔轮廓刚硬的彝族汉子围坐火塘边,

赤着上身,露出强壮虬结的臂膀肌肉,

正用粗碗豪饮着土陶罐里浑浊的液体——

那是本地特有的苦荞酒,颜色棕褐,酒气浓郁刺鼻,

带着一种沉郁的苦涩底味。

萧峰径直走了过去,解开束腰的布带,

将那把从不离身的腰刀随意放在席边,

自然地盘腿坐在火塘旁的空位。

“兄弟,” 他拍了拍旁边一个正用尖刀剔着骨缝里肉的汉子肩膀,

指向酒罐,“讨一碗暖身!”

他的声音洪亮,带着笑意,瞬间就打破了外人与本地人之间那无形的隔膜。

汉子咧嘴一笑,露出被烈酒染成微黄的牙齿,

用布满老茧的手捧起沉甸甸的酒罐,给萧峰倒满一大粗陶碗。

浑浊的酒液在碗中轻轻晃动,泛起细密的泡沫。

萧峰毫不客气,端起碗,与汉子“当”地碰了一下,

仰头便是一阵“咕咚咕咚”的豪饮。

滚烫的液体如同带着荆棘的小股洪流冲下喉咙,

那份强烈的苦味混合着灼烧感在胸腔炸开,

随即四肢百骸都蒸腾起一股蛮横的热浪。

他的额角迅速渗出汗珠,在跳跃的火光下闪亮。

“痛快!”萧峰将喝干的碗底亮向四周,引来一片更响亮的呼喝和大笑声。

他放下碗,毫不避讳地伸出大手,直接从旁边烤得滋滋冒油、

边缘焦黄的大铁盆里捞起一块仍在烫得惊人的坨坨肉。

那是比黎州驿站所见更惊人的块头,猪腿肉连皮带骨,

只用最粗粝的盐简单腌过,煮得表皮焦脆而内里饱含肉汁。

滚烫的油脂沿着他的手指淌下。

他将肉块重重按进桌上一碟暗红色的粉末里——

那是本地特制的糊辣椒面,焦糊的香辣气息霸烈无比。

再拿出来时,整块肉仿佛裹上了一层暗红的盔甲。

萧峰张开嘴,一口咬下!汁水混合着滚烫的油和致命的辛辣在口中迸裂!

他毫不停歇,三两下便将那块足有成人拳头大小的肉啃了个干净,

粗大的骨头上只剩下被牙齿刮得锃亮的痕迹。

他甚至吮吸了一下沾满红油的手指,眼中是对纯粹肉食和烈火般辣味的激赏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