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3章 强权(1 / 1)

雷诺的钢笔在羊皮纸上悬了足足三分钟,最终重重落下。墨迹晕染的瞬间,远处传来华军阵地的欢呼声。少帅将协议收入牛皮袋,望向边境线上缓缓升起的旭日:“转告贵国政府,华国的土地,连一寸都不会让。”

当雷诺失魂落魄地离开时,陈立诚忍不住问:“少帅,北平的电报......”

“伪造的。”少帅轻笑,弹了弹烟灰,“但他不知道。”他望着远方的山峦,似笑非笑,“等这仗打完,该让世界看看,华国的谈判桌,从来都不是用来签不平等条约的。”

“少帅,其实咱们华国的谈判桌也签不平等条约,只不过对象要转换一下。”陈立诚提醒道

少帅挑眉看向陈立诚,指间香烟腾起袅袅白雾:\"转换对象?说来听听。\"

陈立诚微微组织了一下语言:\"当年列强逼着我们签城下之盟,如今风水轮流转。\"他从皮箱里取出新拟的《边境协定》草案,红笔批注的\"赔偿条款\"刺目惊心,\"浪漫国不是想谈?这次换他们当落笔的人。\"

夕阳穿透帐篷缝隙,在条约草案上投下斑驳光影。少帅摩挲着协议上\"战争赔款分期二十年偿付\"的条款,突然轻笑出声:\"好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。不过光签协议还不够,得让他们尝尝被经济枷锁套住的滋味。\"

三日后,巴黎外交部。雷诺面色铁青地将电报摔在桌上:\"华国要求我们开放马赛港供其商船停泊,还要参股我们的纺织企业?这哪是停战,分明是殖民!\"

法国外长摘下金丝眼镜擦拭,镜片后的目光阴晴不定:\"国库空虚,前线士兵拒绝再战,我们别无选择。\"他展开密报,上面标注着华国民间船队已控制地中海三分之一的货运航线,\"更糟的是,少帅联合中东石油商抬高油价,我们的机械化部队快喝不起油了。\"

北平大帅府内,少帅将刚收到的协议副本递给王莽。羊皮纸上,法兰西鸢尾花徽章旁,雷诺的签名墨迹未干。\"大帅,浪漫国同意将阿尔卑斯山矿产开采权转让30年。\"少帅指着附加条款,\"最妙的是这条——他们得在小学课本里写入侵华反思章节。\"

王莽将雪茄重重按灭在烟灰缸:\"告诉教育部,把当年《喃京条约》的屈辱史和现在的胜利案例编进同一堂课。\"他望着窗外飘扬的龙纹旗,声音低沉,\"要让孩子们知道,弱国无外交,拳头才是硬道理。\"

次月,马赛港码头。第一艘悬挂华国龙旗的万吨货轮缓缓靠岸,甲板上满载的不是货物,而是一摞摞《华浪新约》。当浪漫国海关官员查验文书时,发现条约末尾用鎏金大字刻着:\"此约为百年前《地津条约》之镜像,历史轮回,天道昭昭。\"

消息传回北平,少帅在庆功宴上举起酒杯:\"敬那些在谈判桌上挺直脊梁的先辈,也敬今日不再低头的华国。\"酒液晃荡间,他仿佛看见外滩海关钟楼的铜钟上,\"华人与狗不得入内\"的木牌早已化作灰烬。

北平,大帅府议事厅的铜炉烧得通红,却驱不散满室凝重。沈秋云抱着一摞文件疾步而入,羊皮纸在她怀中沙沙作响:\"大帅!教育部统计,全国县一级政府文书空缺达七成,新办工厂技术员缺口超万人。\"

王莽将手中的《资治通鉴》重重扣在案头,震得砚台里的墨汁泛起涟漪:\"少帅上次剿匪,缴获的账本堆起来比城墙还高,可愣是找不出几个能看懂复式记账的!陈多余,你说的那个'高考',当真能解燃眉之急?\"

实在是他对于穿越来之前的大学生没啥好印象,那个泛滥的考试,不管分多分少都能混一个文凭,最后一毕业,什么用处没有,所以之前陈多余说高考的时候他也就没在意。

这也是他不知道,在这个年代,那跟后世的他就不是差了一两个层次那么简单的。

陈多余推了推玳瑁眼镜,从公文包掏出泛黄的《癸卯学制》:\"小清废科举后,新式教育已推行三十年。如今是时候效仿西方,以考试选拔人才。\"他展开草拟的章程,蝇头小楷密密麻麻,\"分设文理工商四科,无论出身贵贱,皆可报考。\"

少帅倚着雕花窗棂,把玩着镀金怀表轻笑:\"好是好,就怕那些乡绅老爷们跳脚——他们可一直把私塾当自家后院。\"话音未落,窗外突然传来争吵声。周铁押着个灰布长衫的老者闯入,那人怀里还死死抱着块\"贡院旧址\"的残碑。

\"大帅!这是要断了读书人的根啊!\"老者扑通跪地,花白胡须沾满尘土,\"科举乃千年正道,怎可......\"

王莽起身扶起老人,指腹摩挲着残碑上的\"明经取士\"四字:\"老先生可知,如今洋行用的电报机,咱们连维修工都凑不齐?\"他展开一卷铁路设计图,\"津浦铁路二期工程,德国工程师开价要白银百万两。\"

少帅抽出腰间短枪,在掌心敲了敲:\"下个月起,各州县设考场。凡通过者,直接入政府当差,月薪二十块大洋!\"枪托重重砸在檀木桌上,\"谁要是敢阻挠,就别怪我用这玩意儿说话!\"

现在的少帅也不知道是不是被王莽感染了,那小暴脾气,是说爆发就爆发。

三个月后,江南贡院旧址人头攒动。戴瓜皮帽的老学究、扎麻花辫的女学生、穿工装的学徒挤在告示牌前,盯着\"数学、物理、化学必考\"的字样交头接耳。

苏州城绸缎庄的二少爷顾明远捏着准考证,对书童嘟囔:\"爹非让我考商科,可那些洋文账本......\"

考场上,油灯摇曳。杭州来的渔家女阿菱咬断毛笔,在\"机械原理\"试卷上画下渔船改良图;北平城郊的铁匠之子王铁柱,用沾满铁屑的手写下蒸汽机制造方案。监考官举着油灯巡查,突然惊呼:\"这篇《论市政建设》,竟提出地下排水系统!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