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7章 澄清谣言稳民心(1 / 1)

丁义珍把最后一口凉茶倒进盆栽,叶子蔫了半边,像昨夜那些没睡好的人。他看了眼表,六点整,宣传部、政法委、公安三个头头已经候在小会议室门口,手里都拎着文件袋,脸色一个比一个沉。

“别站着了,进去说。”他推开门,自己先坐到主位,“舆情现在什么情况?”

宣传部长翻开平板:“张建国那条视频还在传,但转发增速慢下来了。我们发的行政处罚截图,有几家大号转载了,评论区开始有人扒他以前骗补贴的事。”

“不够。”丁义珍摇头,“群众不怕你罚过谁,怕的是自己哪天也被当成‘民企’给收拾了。得让他们知道,查的是违法,不是规模。”

陈书婷这时候从后排站起来,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:“我已经让团队做了情绪分析,目前质疑政府‘选择性执法’的声音占四成三,集中在中小企业主群里。建议马上成立舆情回应专班,统一口径,避免下面各自为战,越解释越乱。”

丁义珍点头:“就按你说的办,你牵头。记住一条——不说官话,不讲套话,有啥说啥。谁要是写‘高度重视’‘严厉谴责’这种词,直接打回去重写。”

几个人应了一声,气氛松了一点。

“另外,”丁义珍看向安欣,“今天上午,市政府要搞一场‘开放日’。十名市民代表,三家非合作媒体,进来转一圈。你全程跟着,别让人觉得是走过场。”

安欣一愣:“真让他们随便看?”

“当然不是瞎看。”丁义珍笑了笑,“该看的看,不该看的关上门。但接访流程、案件登记、投诉处理这些,全摆出来。李响,你准备一段执法记录仪视频,匿名化处理一下,让大家看看我们是怎么接到线索、怎么启动调查的。重点突出一点——对恒安维保的盯查,最早来自业主实名举报,不是哪个领导拍脑袋决定的。”

李响记下:“明白,我马上去调材料。”

“还有。”丁义珍转向周叔,“海南那个壳公司,账户冻结了吗?”

“凌晨三点完成操作。”周叔回答,“所有关联通道全部锁死,新一笔五十万试图走离岸信托被拦截,对方正在换壳,但我们已经标记了资金特征,再动一次,立刻触发全球联控。”

“好。”丁义珍手指敲了敲桌面,“钱断了,嘴就容易闭上。”

会议结束,众人散去。丁义珍没走,坐在原地翻了会儿资料,忽然抬头问陈书婷:“你觉得普通人最怕什么?”

她正收包,听见问话停下动作:“怕不公平。”

“不对。”丁义珍摇头,“怕不知道规则。只要规则透明,哪怕严一点,大家也能接受。我们现在要做的,不是灭火,是把火堆挪到太阳底下,让人看清是谁在点火,又是谁在泼油。”

陈书婷笑了:“所以开发布会?”

“十点整。”他说,“我要亲自上。”

---

上午九点四十五分,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已经坐满。前排几个位置空着,是留给高启强带来的业主代表的。记者们架好设备,镜头对准主席台中央的话筒。

丁义珍走进来时,没人鼓掌,也没人起哄,但原本嗡嗡的议论声一下子低了下去。

他站定,没看稿子。

“最近有人说,我在借扫黑之名,打压中小企业。”他开口就说,“这话听着挺悲壮,跳楼啊、逼人破产啊,搞得好像我是个土皇帝。但我今天想问一句——如果一家公司连基本资质都是假的,报价虚高近一半,还专门盯着学校下手,这样的企业,你们觉得该不该查?”

台下安静。

他抬手示意,屏幕亮起,播放一段录音。声音模糊了些,但能听清关键词:“……必须拿下三个小区合同,不然上面没法交代。”

“这是白金汉内部人员对话。”丁义珍说,“他们盯上的不只是物业市场,更是孩子们每天进出的地方。而中标这家公司,恒安维保,法人有过犯罪记录,注册地址是间车库,员工没签劳动合同,出了事找不到人。”

有人举手提问:“您说这是操纵投标,有没有证据证明与特定个人有关?”

“目前掌握的线索已移交公安机关。”丁义珍答得干脆,“我可以告诉各位,资金流向、通讯记录、活动轨迹,都在核查中。一旦查实,依法处理,绝不姑息。但现在,我想请大家换个角度想问题——为什么这种明显有问题的公司能一路中标?为什么投诉不断却没人管?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反思的。”

又一个记者站起来:“外界有说法,认为这次行动针对的是民营经济体,您怎么看?”

丁义珍看着他:“我父亲是个商人,我老婆家也是经商的,我本人从不排斥民营企业。但‘民企’不是护身符,违法就是违法。难道因为我们过去支持发展,现在就得容忍有人打着‘民企’旗号干黑活?”

他顿了顿:“我们不怕质疑,只怕沉默。如果每一家违法企业都能用‘民企’帽子绑架舆论,那才是对真正守法者的不公平。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