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9章 嘉靖三十二年中秋(上)(1 / 1)

中秋的晨光透过窗棂洒进靖海伯府,陈恪睁开眼时,常乐已经梳妆完毕,正对着铜镜轻抿胭脂。

她今日特意选了件杏红色的褙子,衬得肌肤如雪,发间一支金丝嵌玉的簪子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。

"夫人起得真早。"陈恪披衣起身,从背后环住常乐的腰肢,下巴抵在她肩上。

常乐从镜中瞪他一眼,脸颊却泛起红晕:"快些洗漱,母亲怕是已经等着了。"她拍开陈恪不安分的手,"昨晚的事还没跟你算账呢。"

陈恪低笑,想起昨夜月光如水,常乐在他怀中羞恼的模样,二十多岁正是食髓知味的年纪,不过陈恪并没占到便宜,还被踢下了床。

他快速洗漱完毕,换上一身靛青色直裰,腰间系着常乐亲手绣的荷包。

两人沿着回廊向王氏的院子走去。

路上,陈恪注意到府中各处都已挂上了彩灯,回廊转角处还摆了几盆金桂,花香浓郁却不刺鼻,显然是常乐精心安排的。

"这些..."陈恪刚要开口,常乐便轻声道:"都是按母亲的喜好布置的。她虽不爱热闹,但节日的氛围还是要有的,只是不宜太过张扬。"

陈恪心头一暖,常乐作为主母将府中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,连母亲的生活起居也照顾得无微不至。

他公务繁忙,常常无暇顾及这些琐事,常乐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。

王氏的院子清幽雅致,推开雕花木门,只见母亲正跪在佛龛前虔诚上香。

佛龛中的白玉观音慈眉善目,香炉中青烟袅袅。

王氏身着常乐准备的暗纹绛紫色褙子,虽不华丽,但料子却是上好的云锦,衬得她气色极好。

"母亲。"陈恪与常乐齐声请安。

王氏转过身来,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。

她先拉了常乐的手,上下打量:"乐儿今日这身打扮真好看,像极了月宫里的仙子。"

常乐脸颊微红,从丫鬟手中接过食盒:"儿媳做了些桂花糕,用的是金华老家的方子,母亲尝尝可还合口味?"

王氏笑得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来:"难为你记得我爱吃这个。"

陈恪站在一旁,忽然发觉自己竟像个外人。

他清了清嗓子:"娘,等儿子公务少了些,就可以多留在府中陪陪您。"

王氏这才看向儿子,目光中满是慈爱,却摆手道:"你自有大事要忙,娘不用你陪。有乐儿在身边,我什么都不缺。"

陈恪心头微酸,这三年来,母亲的面容确实比初来京城时红润了许多,连白发都少了。

他知道这都是常乐的功劳——请太医调理、准备合口的饭菜、陪着说话解闷...这些他都不曾想到的细节,常乐却一一做到了。

"娘,您这是有了儿媳就不要儿子了?"陈恪故作委屈,凑到母亲身边。

王氏笑着拍开他的手:"多大的人了还撒娇。"她转向常乐,"乐儿,你评评理,他小时候在金华放牛那会儿,每次做什么实验都弄得浑身是泥回来,我还不是一样疼他?如今倒吃起你的醋来了。"

常乐抿嘴一笑,眼中闪着狡黠的光:"母亲别理他。夫君在朝堂上威风八面,回到家里倒像个孩子。"

"好啊,你们婆媳二人合起伙来欺负我。"陈恪佯装恼怒,伸手去挠常乐的痒。

常乐惊笑着躲到王氏身后:"母亲救命!"

王氏护着常乐,板起脸来:"恪儿!人乐儿在金华那会都没嫌弃你是个放牛娃,这成婚都三年了,不许你欺负乐儿。"

陈恪苦笑:"谁欺负谁啊?娘您不知道,您这好儿媳在府里可威风了,连我书房里的公文都要管。"

常乐从王氏身后探出头来,理直气壮:"谁让你总熬夜看公文?太医说了,子时不睡最伤元气。"

王氏点头赞同:"乐儿说得对。恪儿,你要听乐儿的话。"

三人说笑间,时间已近晌午。

常乐看了看天色,轻声道:"母亲,我们该去侯府了。"

王氏笑着点头:"去吧去吧,代我向亲家问好。我今日约了静安师太讲经,就不与你们同去了。"

离开王氏的院子,常乐忽然变得忙碌起来。

她指挥着丫鬟小厮将早已准备好的礼品一一搬出。

陈恪看着院中堆积如山的礼盒,不禁咂舌:"乐儿,你这是要把靖海伯府搬空啊?"

常乐头也不回地清点着礼品:"中秋大节,各房各院都要送到。给父亲的武夷岩茶,给二婶的苏绣披肩,给三叔的徽墨..."她忽然转身,将两个最大的礼盒塞到陈恪手中,"这些最贵重的,得伯爷亲自拿着才显诚意。"

陈恪刚要叫阿大帮忙,常乐一个眼神过去,阿大立刻缩回了手。

陈恪无奈,只得自己提着。

谁知常乐变本加厉,不一会儿,陈恪两手各提四个小包,脖子上还挂着两个大包,活像个走街串巷的货郎。

"夫人..."陈恪艰难地挪动脚步,"你这是报复为夫昨晚..."

常乐耳根一红,急忙打断:"胡说什么呢!"她快步走在前面,发髻上的步摇随着步伐轻轻晃动,"快点,父亲该等急了。"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