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1章 城堡里的人,永远不会输(1 / 1)

顾疏桐把手机反扣在玄关的胡桃木柜上时,玻璃屏在暖光里映出她微抿的唇线。

厨房传来"叮"的一声,是裴砚舟把面碗磕在大理石台面上的动静——他系着的猫咪围裙歪到左肩,尾巴上的绒球正随着他转身的动作晃悠。

"番茄打卤面,多加了半勺糖。"他端着面出来时,发梢还沾着点水汽,显然刚才煮面时被溅起的热水烫到过,"顾老师,我记得你说过..."

"嗯。"顾疏桐接过碗,面条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眼睛。

裴砚舟说的"记得",是三年前在巴黎电影节后台,她顺口提了句"国内的番茄面总少点甜",当时他叼着根棒棒糖笑她"影后嘴刁",现在却把这句话刻进了日常的烟火气里。

她低头吹了吹面汤,余光瞥见裴砚舟正蹲在地上给三条德牧分牛肉干——那三只白天还在拍摄地学"扑咬假人"的大块头,此刻全把大脑袋搁在他膝盖上,尾巴扫得地板沙沙响。

手机在柜上震动第二下时,她的筷子尖戳进了卤蛋里,蛋黄裂开的声音像句叹息。

"要看看吗?"裴砚舟突然说。

他没抬头,手指还在德牧耳朵根挠着,但声音轻得像怕惊飞什么。

顾疏桐把碗放下,陶瓷底和木桌碰出清脆的响:"他们要的就是我现在慌。"她扯了扯他的猫咪围裙带子,"吃你的面,明天还有硬仗。"

裴砚舟抬头时,眼里的笑纹被暖光揉碎了:"顾老师这招叫'敌动我不动'?"他抄起筷子搅了搅面,突然被烫得倒抽冷气,"嘶——那我再加把火。"他掏出手机快速按了几下,"老周,把备用地点的监控换成热成像,再调两组便衣混在群演里。"

德牧们像是听懂了指令,同时竖起耳朵,其中一只黑背"嗷"地轻吠了声。

顾疏桐被逗笑,用筷子尖戳了戳他的手背:"你这是让警犬当群演?"

"专业对口。"裴砚舟夹起块番茄塞进她嘴里,"当年拍《雾河》时,群众演员里混过退休缉毒犬,后来那狗还拿了'最佳气氛组'奖——"

"胡说。"顾疏桐含着番茄笑,甜酸味在舌尖漫开。

手机在此时第三次震动,这次她没躲,直接拿起来划开屏幕。

发件人是乱码,内容还是那句"准备好迎接更大的挑战"。

裴砚舟凑过来看,面条挂在他嘴角,活像只偷腥的猫:"有点没创意啊。

上回威胁用的是'盯上拍摄地',这回还是'盯上',该不会是同一个键盘侠?"

顾疏桐把手机锁上,扔进沙发缝里:"但他们知道我们换了地点。"她伸手摸他后颈,那里还留着刚才煮面时的薄汗,"说明内部有问题。"

裴砚舟的笑慢慢收了。

他抽了张纸巾擦嘴,猫咪围裙上的绒球终于安分下来:"我让老周查场务名单。"他握住她的手按在自己心口,"疏桐,我们的墙要砌得更厚,但..."

"但墙里的人得先吃饱。"顾疏桐接完他的话,低头吸了口面。

番茄的甜混着面条的筋道,像颗定心丸滚进胃里。

第二天早上的会议室拉着百叶窗,何敏的投影仪光照在白板上,投出三个红色标记点。

她推了推金丝眼镜,激光笔在"备选地点三"上停留:"老城区纺织厂旧址,符合《红妆》里'抗战时期军工厂'的设定,上周刚谈下使用权。"

"安保呢?"裴砚舟转着钢笔,笔帽上还粘着德牧的毛。

"外围有派出所巡逻岗,内部装了三十六路监控。"何敏翻出一沓文件拍在桌上,"我让小张去查过,纺织厂十年前就停产了,原职工早散到全国各地——除了看门人老陈头,他说厂子里连老鼠洞都摸得清。"

顾疏桐盯着白板上的照片:锈迹斑斑的大烟囱,爬满青苔的砖墙,车间里还剩几台老纺织机。

她指尖敲了敲"备选地点三":"这里好。"她抬头时,阳光正透过百叶窗缝隙落在她眉骨上,"旧厂房的伤痕,正好衬戏里女主角的成长线。"

裴砚舟突然笑出声,钢笔"啪"地拍在桌上:"顾老师这是要让景替人说话?"他转脸对何敏挑眉,"把老陈头聘成顾问,每天多给他五十块,让他给演员讲当年厂里的故事——比我们在剧本里写十页背景都有用。"

何敏在笔记本上唰唰记着,突然抬头用激光笔点他:"裴导,上次你说要在片场养鸽子当'气氛组',结果鸽子把场记的剧本啄了个洞。

这次再搞幺蛾子——"

"不敢不敢。"裴砚舟举手投降,"这次保证只让老陈头讲故事,鸽子我养家里。"他瞥了眼顾疏桐,后者正垂眸翻着地点平面图,睫毛在眼下投出小扇子似的影子,"再说了,顾老师在,我哪敢乱整活。"

顾疏桐没抬头,指尖却悄悄勾住了他搁在桌下的手指。

下午的老城区飘着槐花香。

顾疏桐踩着青石板路往纺织厂走,裴砚舟跟在她身后,手里拎着瓶冰镇矿泉水——她早上说"片场要给工作人员备够凉茶",他便记着先买了样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