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赐名长安,封皇太孙(1 / 1)

长安,太极宫。

自打东宫添了小皇孙,李世民的嘴就没合拢过。他但凡有空,便往东宫跑,抱着那个红彤彤、皱巴巴的小家伙,怎么看怎么喜欢。

这日,李世民再次驾临东宫,将满朝文武重臣,包括房玄龄、长孙无忌、魏徵等人都召集到了苏妃的寝殿之外,显然是要宣布大事。

长孙皇后抱着襁褓中的婴儿,满脸慈爱。小家伙睡得正香,小嘴不时咂吧一下,可爱得让人心都化了。

李世民清了清嗓子,接过孩子,高高举起,对着众人朗声宣布:“此乃朕之嫡长孙,太子承乾之嫡长子!朕希望他能保我大唐江山,长治久安。今日,朕赐其名为——李长安!”

李长安!

以国都为名!

众人心中皆是一震,这其中蕴含的期许与分量,不言而喻。

“陛下圣明!”房玄龄、长孙无忌等人立刻躬身行礼,齐声恭贺。

李世民显然很满意众人的反应,他将李长安交还给长孙皇后,又抛出了一个更重磅的消息:“朕今日册封,李长安,为我大唐皇太孙!”

皇太孙!

这三个字一出,连长孙无忌都微微变了脸色。

大唐立国以来,储君之位向来敏感。如今太子之位稳固,陛下却又急着册封皇太孙,这等于是在向天下昭告,李承乾的储君之位,稳如泰山,无可动摇!

这不仅是对太子的肯定,更是对未来两代继承人的确立!

李承乾站在一旁,看着自家老爹这番操作,心里也是哭笑不得。这老头子,高兴起来就喜欢搞大新闻。自己还天天被他喊着逆子追着揍,这就封起皇太孙了,这真是,生怕再来一次玄武门是吧。

“儿臣,谢陛下隆恩。”李承乾还是上前,郑重地行了一礼。

就在这君臣同乐,喜气洋洋的时刻,房玄龄笑着出列,对着李世民一拜:“陛下,老臣听闻皇太孙降世,亦备了份薄礼,为殿下贺,为大唐贺!”

说罢,他拍了拍手,两个仆人抬着一个巨大的花盆,小心翼翼地走了上来。

花盆之中,是一株牡丹。

但见它枝干苍劲,绿叶如碧。最引人注目的,是那含苞待放的花蕾,层层叠叠,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鹅黄色,娇嫩欲滴,贵气天成。虽未完全绽放,却已有名动天下的绝代风华。

“此乃牡丹‘姚黄’,号为花王。”房玄龄抚须介绍道,“非累年苦心培育不可得。其色如金,其香如兰,唯盛世气象方能与之相配。今日献与陛下,恭贺我大唐后继有人,国祚绵长!”

李世民本就心情大好,此刻见到这从未见过的绝品牡丹,更是龙心大悦。

“好!好一个‘姚黄’!好一个花王!”他走上前,围着那盆牡丹转了两圈,越看越是喜欢,“玄龄有心了!此花雍容华贵,大气磅礴,正合我大唐气度!”

他大手一挥,豪气干云地宣布:“传朕旨意!自今日起,牡丹便为我大唐国花!而这‘姚黄’,乃王中之王,定为皇室特供!”

此言一出,众人再次被皇帝陛下的兴致所震惊。

国花!皇室特供!

一株花,瞬间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政治意义和商业价值。那些站在后排的世家官员和富商们,眼睛里已经开始冒光了。他们仿佛已经看到,一场围绕着牡丹花的巨大商机,即将席卷整个长安。

次日,《大唐日报》的头版头条,用最大号的字体刊登了这一盛事。

《天降麟儿,帝赐名“长安”;国花初定,姚黄冠绝天下!》

报纸上,不仅详细描述了册封皇太孙的典礼,更用极尽华美的辞藻,渲染了那株姚黄牡丹的绝世风采,以及陛下“皇室特供”的旨意。

一时间,长安城内,牡丹花贵。

无数世家、富商,开始疯狂地派人四处搜寻牡丹名品,尤其是与“姚黄”沾点边的黄色系牡丹,价格一日三涨,变得炙手可热。人人都想在这次由皇帝亲自引领的潮流中,分一杯羹。

……

遥远的松州,禄东赞的营帐内。

青稞酒的醇香与酥油茶的奶香混合在一起,气氛融洽。

房遗爱与禄东赞推杯换盏,已是称兄道弟。

酒过三巡,禄东赞终于将话题引到了正事上:“房老弟,你我一见如故。贵我两方开‘纸马互市’,乃是互利互惠的大好事。不知,这纸,该如何交易?”

来了!

房遗爱心中一笑,脸上却露出一副“你总算问了”的表情。

他放下酒杯,豪爽地一拍胸脯:“禄大哥,你这话就见外了!太子殿下派我来,其实就是来送福利的!不瞒你说,咱们这第一批生意,就当是交个朋友!”

他打了个响指,门外候着的伙计立刻呈上一份货单。

房遗爱将货单推到禄东赞面前:“禄大哥请看,这是我此次带来的所有纸品,包括上好的宣纸、书写用的麻纸,以及……嗯,那棉柔的卫生纸,足足三十箱。您看着给,随便给个三五百匹马,或者百十头牛,意思意思就行了!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