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侍郎大吃一惊,他从小在外公身边呆得时间更长一些,长孙家清一色的男子,只知道学文习武,并不勾心斗角。就是三位舅母,也都是女中豪杰,做事一向光明磊落,从没接触过后宅阴私之事。后来回到王家,前祖母陈老夫人糊涂,让人厌烦。不过,他人在南粤古州,离都城遥隔万里,也是眼不见为净。到都城之后,陈老夫人难为他媳妇和孩子,他也是不满意的。为什么要借太后的手干掉亲祖母,不就是因为老夫人告密,要让他儿女去生祭皇陵,他这人嫉恶如仇,容不得恶人害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。
王侍郎听到这些就问:“谁这么缺德,给杨夫人下这样歹毒的药?查出来什么没有?要是查出来,可不能轻饶了恶人。”
淳于大人道:“杨夫人之前没往那方向想,现在知道了原因,怎么会不查?这种事,可是要毁她一辈子呢。英王家势力大,能人多,一查就清楚了,是她婆婆和第五个小姑子干的,目的就是为了拿捏杨夫人,进而以无所出为由,逼她把丰厚的嫁妆拿出来赎罪。”
王侍郎道:“原来还有这样歹毒之人,那可是儿媳妇和亲嫂子,为了人家的嫁妆,就要坑人一辈子,太可恨了。后来呢,怎么处理了?杨夫人就能忍得下这口恶气?”
淳于大人道:“说得是啊,弘农杨氏,百年氏族,前朝皇室,又跟现在的皇家有亲,哪里是好惹的?杨夫人气坏了,通知了娘家,准备告官。英王家之前以为自家姑娘不孕,耽误了史家子嗣,所以忍气吞声,现在查出了原因,那还不把史家灭了。史家理亏,没有办法,也就听任杨家闹腾了。没几日,史家老夫人暴毙,查不出死因,也无可奈何。史家五姑娘也被宗族做主,嫁到岭南去了,听说送嫁的半路遇到匪徒,劫了嫁妆,打断了新娘的两条腿,下场挺惨的。再后来的事,老夫就不清楚了。”
王侍郎咽了两口口水,史家婆婆与小姑固然可恶,杨家这下手也够狠了。可见人还是要与人为善,不要做亏心事,说不得就遭了报应。
淳于大人道:“杨家处理了两个始作俑者,杨夫人停了茶汤,让神医用药,认真调养了好几年。到三十七岁的年龄,生下了唯一的女孩史清雅,那真是捧在手里悉心教养。姑娘也是个出息的,长得明艳动人,又学富五车。还跟着英王家的堂兄们学了一些武艺,功夫不知深浅,可是养成了杀伐果断的性格,很不好惹。”
王侍郎微笑,又追问淳于大人:“后来呢,怎么就跟皇帝好上了?未成年的皇子在宫里,出宫费劲,官宦大户的女孩在家管束,不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出门也得前呼后拥,有人盯着,两人怎么就看上眼了,还成了皇帝的心上人?”
淳于大人回忆着:“史家也是官宦世家,前辈人中多有能臣,立下大功,封了保国侯的。不然,弘农杨氏也不会把自己的姑娘嫁到他家。史家唯一的嫡女出生,史家摆了百日宴,请了许多达官显贵、同僚朋友。当时的邓贵妃请了旨,领着儿子相王,也就是现在的皇帝去赴宴。相王当时还是十四岁的小少年,非常喜欢这个白白嫩嫩的小婴儿,跟她玩了很久。当时,老夫也在,贵妃还笑说这是有缘,她儿子一向胆小怕人,很少对一个人这么感兴趣。可惜年龄差得太多了,要不然,以本宫跟心宜的关系,肯定让清雅当儿媳妇了。现在,就当本宫的干闺女吧。没想到,相王对小姑娘上心了,一有空,就撺掇着母妃接清雅母女进宫玩,算得上青梅竹马。”
王侍郎问:“既然邓贵妃跟杨夫人关系好,史家家世也不错,相王自己又喜欢,皇帝应该不会阻止两家结亲,怎么两人就没成呢?”
淳于大人撇嘴:“王大人,老夫刚不是说了吗,两人相差十四岁呢。先皇可没耐心等史家姑娘成人,早早给相王指婚了,安排娶了皇甫家的姑娘为正妃,赵家、郑家的姑娘为侧妃,后来还安排刘家姑娘做了庶妃。再后来,相王当上太子,东宫后院美女如云。杨夫人母女都是个性强的人,就不愿意高攀了,更不可能让自家姑娘做位份低的侍妾。史侯做主,把姑娘许给了蜀王家的嫡次子。婚后不久,史夫人跟着丈夫去蜀地,接管蜀王家的盐井。太子身为储君,不能擅离都城,之后两人也见不着面了。”再后面的事,淳于大人也不清楚了。
闲着没事,王侍郎去看望马太监。老爷子正躺在院里的躺椅上,抱着一只富态的狸花猫晒太阳呢。这只猫是上次去参加北山村的集体婚礼时,在村里宠物店相中的。真是应了一句话,人对眼狗对毛啊,这只猫长得威武,虎头虎脑的,还有些高冷,新娘们都不大看得上眼。偏马太监一进店去,这猫就冲他叫唤。刚一放出笼子,就奔着马太监过去了,在老爷子腿上这个蹭,急得恨不能说人话。马太监一个人生活,平常还是有些孤独感,见了这粘人的狸奴,觉得分外有缘,当时就花了二十贯钱买下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