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如流,奔涌向前。大胤王朝的肌理,在格物之光的持续照耀下,悄然发生着深刻而不可逆的蜕变。十年光阴,足以让新芽长成大树,让星火燎原成势。
曾经象征着帝国最高智慧与变革源头的“格物总院”,如今已更名为更具包容与宏愿的“帝国格物大学”。它不再局限于京城一隅,其精神与模式如同蒲公英的种子,随风播撒,在各大州府乃至重要的边城重镇落地生根,建立起一座座分院。知识的壁垒被打破,求知的渴望跨越了门第与地域的鸿沟。格物之学,不再是离经叛道的“奇技淫巧”,而成为显学,成为帝国选拔人才、富国强兵的根基之一。
京城,帝国格物大学本部。
这座由沈微当年亲手奠基的建筑群,早已成为京城的标志与圣地。中心建筑,那座拥有巨大玻璃穹顶的大礼堂,在十年风雨的洗礼下,非但没有褪色,反而因其承载的无数荣耀与传奇,更显庄重恢弘。阳光穿透晶莹的穹顶,在礼堂内部投下永恒流动的光影画卷。而今日,比阳光更璀璨的,是礼堂前宽阔的“知行广场”上,正在举行的盛况空前的“帝国格物大学十周年科技成果博览会”。
广场上人声鼎沸,摩肩接踵。空气里混杂着新鲜木屑的清香、机油特有的金属气息、新收割稻谷的芬芳、以及一种名为“探索”的兴奋味道。巨大的彩色旌旗在风中招展,划分出不同的展区。
* **百工革新区:** 改良的珍妮纺纱机(结合了部分水力驱动)飞速旋转,细密的纱线如同银瀑流淌,引得围观的纺织行会代表啧啧称奇。一旁,新式织布机咔嗒作响,效率远超旧式织机数倍,织出的棉布细密匀称。几位白发苍苍的老织匠抚摸着光滑的布面,老泪纵横。
* **农桑丰饶区:** 沉甸甸的稻穗低垂,颗粒饱满金黄,每一株都标注着“格物农研所第七代良种”的字样。旁边是硕大的红薯、饱满的土豆,以及各种经过科学选育的蔬菜瓜果。农人们围拢着,听着年轻的农学学子讲解轮作、套种和堆肥新法,眼中闪烁着对丰收的憧憬。
* **机械伟力区:** 这里无疑是全场焦点!一个由黄铜、铸铁和精钢构成的庞然大物正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!它结构复杂,巨大的飞轮在连杆带动下匀速转动,粗壮的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,发出“呼哧——呼哧——”的喘息。灼热的水蒸气从精心设计的泄压阀和烟囱中喷涌而出,在初秋微凉的空气中凝结成大团大团翻滚的白雾,如同巨兽吞吐的气息!
“这就是‘蒸汽原动机’!” 一位穿着帝国格物大学深蓝色学袍、戴着玳瑁眼镜的年轻讲师,正激动地向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讲解,声音透过简易的传声筒放大,“以煤火煮沸锅炉之水,得高压蒸汽,推动活塞连杆,再带动飞轮!其力,源源不绝,远超水力、畜力!可用于矿井抽水、驱动大型机械、甚至…未来或可牵引无马之车!”
人群爆发出巨大的惊叹与议论。学子们挤在最前面,眼神狂热,争相记录着数据,讨论着热效率转换公式和气压阀门的优化可能。商贾们则看到了巨大的商机,盘算着如何将这“铁牛”引入工坊。几个穿着传统儒衫的老学究,虽然眉头紧锁,却也不得不承认这“铁家伙”蕴含的恐怖力量。
* **格物至理区:** 相对安静,却更显深邃。巨大的黑板前,一群年轻的学子正激烈地争论着什么。黑板上画满了复杂的几何图形、力学杠杆示意图、还有刚刚萌芽的光学折射路径分析。他们用炭笔演算着,用模型演示着,空气中弥漫着纯粹求知的热忱与思想碰撞的火花。
广场边缘,帝国格物大学主楼顶层,那座延伸出去的巨大玻璃观景台上。一个身影静静伫立。
沈微,如今的靖王妃、文昌县主、帝国格物大学终身名誉院长。岁月似乎对她格外宽容,并未在她脸上刻下多少痕迹,只是那双曾清澈如溪的眼眸,沉淀下了更为深邃的智慧与阅尽千帆的从容。她依旧穿着素雅的常服,样式简洁,只在衣领袖口处绣着不易察觉的齿轮与麦穗暗纹,一如当年那件嫁衣的微缩回响。
她凭栏而立,俯瞰着下方那充满了活力、喧嚣与无限可能的宏大画卷。蒸汽机的白雾升腾,织机的嗡鸣,学子的争论,农人的惊叹,商贾的盘算…这一切,如同无数跳跃的音符,共同奏响了一曲名为“时代进步”的盛世长歌!
豪迈与满足如同温暖的潮汐,在胸中激荡。这是她亲手点燃的火种,历经风雨,终于成燎原之势!从清河县破屋中杂草化皂的微弱火星,到今日这足以驱动时代巨轮的磅礴力量!格物致知,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,它已化为流淌在帝国血脉中的力量,改变着山川大地,改变着黎民生活,更改变着这个民族看向未来的眼神!这份亲手推动历史车轮前行的成就感,超越了权力,超越了尊荣,是灵魂深处最沉甸甸的满足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