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首第一家店(1 / 1)

“我也没做什么。”

姜锦书挠了挠嘴角:“我只是在做我自己的事情而已。”

她做的一切,也都是为了自己,开服装店拉着老四,也是因为人手不够。

“老四能上进,是他自己知道上进,想上进,老五底子很好,学东西也很快,我教不教都一样。”

姜锦书真的觉得没什么,可陆驰野却把这一切记在了心里。

自己家人什么样他很清楚,当初站在姜锦书这边,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家里人,自己是站在锦书这边的,因为他知道,自己不在家,只能用这种办法,用自己在家的这段时间,告诉家里人自己的态度,可锦书比他想象中处理的还要好。

“你在部队,累不累?”

姜锦书跟他聊着天,纯粹就是瞎聊。

“习惯了。”

……

聊着聊着,天都黑了,这次没那么晚,因为姜锦书还要提前预习,陆驰野把人送到宿舍楼下就走了。

到了周末,陆驰野便陪着姜锦书在首都的大街小巷转悠。

这个时期首都的房价基本和地方持平,也就稍微高个三五百,姜锦书要出来买房子,首选就是门头房。

她需要在首都也开一个连锁服装店。

陆驰野从学习的单位借了一辆自行车,他在前面骑,后面载着姜锦书,两个人来来回回的跑了不少地方。

“嗯,江城那边四个店都开起来了,这三个月纯盈利两万一,够买铺子得了。”

姜锦书拿着纸笔计算,也没背着陆驰野,男人也不在意她在干什么,只把自行车停在树荫下面,让埋头算账的人能有一些阴凉。

“后海那边的铺子就不错,但是价格应该能贵一些。”

姜锦书回忆起后海那边的大街小巷,这里也算是首都人流量密集的景点之一了。

“那就去看看。”

陆驰野踩上自行车,等人上来了,这才往前骑,刚开始速度起不来,他努力的蹬车,宽厚的脊背绷的紧紧的,拉出一道漂亮的弧线,白衬衫下肩胛骨隐现出一条浅浅的痕迹。

等到了这边,果然不少宅院,这边也都是胡同,姜锦书一边走一边打听,还真让她找到一家售卖的。

这家的院子不小,老辈子应该就是铺面,正对着后海,大门打开里面是不小的空间,再往里还带一个院子,还有几间厢房,姜锦书越看越满意。

只是这里的院子不便宜,要价六千多。

姜锦书跟东家讲价讲了半天,最后给省了三百块,六千一。

她美滋滋的当天便把院子拿下。

陆驰野见她一口气掏出六千一,都不带眨眼的,忍不住低头摸了摸鼻子,一股危机感油然而生。

完了,媳妇儿这么能赚钱,他岂不是越来越没地位了,不行,得抓紧往上升,可不能被媳妇儿比下去了。

他想着,捏了捏眉心。

“打算装修一下,跟江城那些铺子一样吗?”

两个人这半个月聊的不少,姜锦书也没瞒着他,知道她在江城有连锁铺子。

“不,还是保留古香古色,这是首都这边的特点,不过还是要把这里整理一下。”

“行,我来帮忙。”

接下来,只要有时间,两个人就跑来收拾这家铺子。

肮脏的地面收拾干净,铺上地砖,掉漆的雕花全都补上,姜锦书用的全都是老手艺,找的也全都是老手艺人,硬生生耗费了一个月,才把这里收拾好了。

这一个月过去,军训也结束了,陆驰野不用再来了,但他学习的地方离着首都大学也不远,又有自行车,平日里上课忙,但周末两个人还是能见面的。

姜锦书也开始上课了,室内装潢这门课还需要学美术基础,姜锦书除了看书还要画画,日子过的倒也十分充实。

而订的新款服装也已经发到江城的店里了,秋装卖的火爆,姜锦书也抓紧时间,争取在下雪之前把冬款上齐了,首都这家店正式开业。

有陈巧这位本地人在,姜锦书招服务员到没费太多事,很快招来了不错的服务员,她亲自培训。

“定价都有,你要是按照全价卖,那全价就是你的提成,每周我会过来对一次账,理一次货,如果有丢失,或者对不上账,就从你工资扣,另外,你也得每天记账,每天理货,数量必须要和账目上的对上……”

姜锦书一一说明,那不到三十岁的女人便频频点头:“你放心吧,以前我也在国营商店卖过衣服的。”

旁边一个年轻些的姑娘也道:“我也没问题。”

“好,另外还有两个人,下午来,咱们是两班倒……”

说完了,货也理好了,挑了个还不错的日子,直接开张。

这个时候,正是上冬装的时候。

而姜锦书弄来的冬装,都是质量很好,款式也很好的毛呢大衣,刚流行的羽绒服,还有皮草。

贵的能卖到两百多,便宜的也得要八九十。

她弄了一批港台明星的海报,贴在画板上树在店外面,用来招揽顾客,这方法很管用,首都这边很多都能叫上海报上演员的名字,这些衣服不管是款式还是质量基本都不用介绍,他们看一眼就知道这衣服怎么样,这也导致这几个服务员的工作量也减少了不少,但因为人多,几个人也累的够呛。

姜锦书周末的时候来盯了两天,确定情况稳定,便撤退,直接回学校抓紧时间学习。

首都大学的日常比高中也差不多,很多人晚上晚自习都上到临熄灯,不少学长学姐都是奔着出国去的,学英语的人尤其多。

比起江城都是黑头发黑眼睛的,首都大学这边外国人特别多,不管是学校里面还是学校外面,经常能看到外国人说着外语路过,有金发碧眼的,也有红发的,一个个坦然从容,满面笑容。

陈巧还好,她是本地人见得多,苏素和蔡云都瞪大眼睛看,一个个跟看热闹似的。

“收起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行吗,真给咱们首都大学丢人!”

关琳讥讽的声音自几个人身后响起,陈巧还没看到人呢先翻了个白眼,只能说,她现在已经到了光听声音就讨厌这种人的程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