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5章 挥师洛阳(1 / 1)

林译当即命令通讯兵回电,同时将最新战局急电山城。日寇反扑在即,转移势在必行,唯下一步兵锋所向,关乎全局成败。

电文传抵山城官邸,一众参谋与将官齐聚作战室,对地图上的态势犹疑难决。白将军见状,拍了拍身侧的郭小鬼,低声道:“上去说几句。你心里既有韬略,便不必藏拙。诸位都在思量,我瞧你已按捺不住了。放心,有我给你兜着。”

言罢,他便将郭参谋轻推至地图前。只见郭参谋执起教杆,指向豫西一带,扬声道:“日寇第110师团已快速通过修复之桥梁,正朝洛阳猛扑。诸位皆知,日寇师团番号逾五十之后,其战力、编制皆与甲种师团不可同日而语。若此时命85军残部与林将军所部协同作战,总兵力可近五万,届时里应外合,歼灭该师团颇有胜算。即便不能全歼,仅予以击溃,亦足以令日寇无法获得洛阳城内补给。其战力既失,十万寇军中便如断其一指,于我全局有利。”

“好!此计甚妙!”白将军当即击节附和,“郭参谋年轻有为,见解狠辣,此计若成堪称此役唯一亮点,足以扭转形势!我看可行。”

“振清,你的看法呢?是否可行?”主席台上那位缓缓开口问道。

郝振清参谋应声上前,朗声答曰:“卑职认为可行。夺取此地,寇军后勤必陷于瘫痪。更何况,林将军所部安危事关重大,岂能任其长久孤军悬于敌后?”

“好!”台上那位当即决断,“立刻下达命令:着林部向洛阳外围第110师团发起进攻。85军吴军长所部须全力协同作战。”

命令既下,他略一侧首,对侍卫长吩咐道:“你去与魏德迈将军商议,调两个空军大队支援此次作战。”

“明白。”侍卫长成竹在胸,那位新到任的花旗将军已经是自己人了。参谋部金条开道,其身边醇酒美人环绕,对他们几乎有求必应。

林译展读电文,随后又俯身于地图之上观察,审度良久,心下渐渐觉得此计可行。于是传令所部,兵锋直指洛阳。为策万全,决意先取登封,再图洛阳。

此番部署,实因深知当面之敌底细。只因日寇乃是参战后新建之“特设师团”,其番号概在百数之后,乃是以其十七个常备师团之预备役人员为基干编成。

战前,倭国为穷兵黩武,广训兵员。士卒服役两年即令复员,称为“在乡军人”,实为预备兵役。各师团管区每年仍按原建制召集操演一月,枪械装备亦有库存,故临战时可迅疾扩建新制师团。

是故,在此类寇军建制之中,实属三等师团。其员卒年纪既长,多半家室拖累,不似少年兵勇那般甘愿效死,也不愿急赴“某神厕”。因而不仅战力孱弱,且军纪涣散,正可为我所乘。

林译所部一路列队疾进,沿途收容溃散各部士兵,于登封城外完成集结。各部点验人马,竟已逾五万之众,军容为之一壮,声势颇盛。

然而此处地势殊为险恶,且敌情已变。倭寇之情报网络远胜我军,早已窥破我军动向。不仅调遣一个完整联队严阵以待,更有郑州、临汝方向援军星夜兼程,自两侧压来。

日寇凭险据守,依托嵩山太室山余脉及落轿山高地,据两山而夹一路,占尽地利。

其防御体系呈梯次配置:首道防线以一个中队辅以机枪小队构成;川田大队为预备队并构筑第二道防线;延川大队继而依托复杂地形展开第三道防线;森永大队则坐镇最后,既筑第四道防线,亦为总预备,可随时向前增援。

林译拿到侦察兵的情报,心下怒骂不已:定是那如筛子般的国军内部,机要情报再度泄密出来。

至此,我军作战意图已无秘密可言,全然暴露于敌前。此役成败,唯系于二字——时间!

究竟是日寇抢先攻陷洛阳,夺其资源补充各部;还是林译先破登封,与友军里应外合,聚歼第110师团,在此一举。

林译当即召集各部指挥官,颁下作战计划:“着湘军两个团,配属暂编第二十师,配属我军全部火炮担任主攻;另以一团协防新编第一师余部,务必阻住郑州来援之敌。黄荣超!”

“卑职在!”他站出来敬礼,挺得笔直。

“着你率所部配合七十八军三个营,星夜驰赴临汝镇方向,坚决阻击鬼子增援。此战贵在神速,宋达轩,我予你一日之期,务必攻克登封!否则,我军五万将士,将陷于鬼子源源不断的援军重围之下,等着我们的是万劫不复!”

诸位指挥官领命而去,杀气盈野。回溯此前各部一触即溃,并非只因将士不能战。其一乃是兵员多为强征之壮丁,庄稼汉子浑噩茫然,但求苟活一日是一日。在军中腹内饥馁,又未经系统操训,上级军官待下级不听理由唯有鞭笞,如此境况待遇,这些战士的忠勇从何谈起?其二,军令朝更夕改,各部队遇战事随意进退撤离,两翼时常空缺,焉有不败之理?

而如今形势迥异:军令清晰明了,粮秣弹药供应无缺,各部连取胜果士气正盛。更兼有百战老兵向壮丁亲授战斗技巧,纵是大量新丁,亦开始明白军队杀伐之道。

况且此战有进无退,不胜即死,唯舍命一搏方得生机。故而今日之师,气象已焕然一新,各部战意盎然。

林译对国军积弊十分清楚。军官选拔唯军校生是用,让刚出校门的“雏鸟”执掌兵权。这些人满脑子课本理论,临阵只会墨守成规,毫无战场变通之智,往往将部队拖入险境。

他力主打破此局,下令收编各部时以老兵为核心、军官为辅:由经验丰富的老兵带队冲锋,军校出身的军官则暂居参谋之职,随队观摩实战。

在他看来,这些年轻指挥官亟需时间在战场中学习成长,而非仓促领兵冲锋,最终白白战死。一旦主将阵亡,麾下士兵便会群龙无首、四散奔逃;更要避免他们初临战阵便因畏惧而带队溃逃,折损军心与战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