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是没有他,她恐怕……
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,就被她强行按下去。
她不敢继续往下想,可思绪却不听使唤。
没有郭振义的资金支持,没有他的资源引荐,没有他在关键时刻的出手相助。
她的品牌能不能撑过第一个季度?
想到这儿,周淑芬心头一紧。
不由得开始怀疑,要是真没了郭振义,那些麻烦她能不能独自解决。
她突然意识到,自己似乎一直在依赖别人搭建的舞台跳舞。
而不是亲手建起属于自己的舞台。
这种认知让她胸口闷得喘不过气来。
黄传珍看她脸色不对,故意拉着周围人继续说风凉话。
“现在的女人啊,真是越来越不懂分寸了。”
“能力没见涨,野心倒是挺大,家不好好顾着,非要往外跑,搞什么创业。”
她说一句,顿一顿,眼神若有似无地扫向周淑芬的方向。
“你看有些人,整天忙着出席活动、接受采访,打扮得光鲜亮丽,可背后的靠山是谁?谁不知道啊?要我说,踏实过日子才是正经,何必非要去争那个虚名呢?”
这话虽没点名,但明眼人都听得出来是在说谁。
周淑芬的手指微微颤了一下。
她的脸上火辣辣的,恨不得立刻离开。
最后她饭也没吃完,快散席时随便找个理由就走了。
“抱歉各位,我公司临时有个紧急会议,得先走一步。”
没有人挽留,只有几道意味深长的目光追随着她的背影。
一路上周淑芬心神不宁,耳边不断回响黄传珍的话。
她心里很乱。
郭振义条件确实太好了。
他自己开公司,资产雄厚,社交圈遍布政商界与艺术界。
而她呢?
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,靠着一点天赋和拼命努力才走到今天。
她和他站在一起,总觉得有些配不上。
她曾以为爱情可以跨越这些。
可此刻,她第一次产生了动摇。
周淑芬努力压下这些烦乱情绪,到家后收到时装周那边发来的邮件。
她点开一看,是主办方发来的确认函。
她的系列作品已正式入选秋季国际时装周,并安排在第三日压轴发布。
这本该是令人欣喜的消息。
可此刻读来,却让她五味杂陈。
她索性一头扎进设计工作里,想用忙碌赶走杂念。
她打开电脑,调出未完成的设计草图。
翻开色彩搭配手册,一支笔一支笔地调整细节。
她不想停下来,不敢停下来。
另一边,潘云越想越气。
她蜷缩在沙发一角,手里攥着手机,屏幕亮着郭振义的朋友圈截图。
他又转发了周淑芬品牌的宣传海报。
配文简单却意味深长:“为热爱全力以赴的人,值得尊敬。”
潘云觉得,现在的处境全是周淑芬造成的。
如果不是她,郭振义不会对自己这么冷淡。
从前,郭振义哪怕再忙,也会在深夜回她一条语音。
可现在,她的消息常常石沉大海。
而他对周淑芬的关注却越来越多。
她压根不信周淑芬有什么设计才华,肯定是有后台帮忙运作。
不然怎么可能挤进时装周这种圈子?
潘云冷笑一声。
她曾在巴黎留学三年,深知顶级时装周的门槛有多高。
没有强大资源背书,一个无名小卒凭什么脱颖而出?
唯一的解释就是,有人替她铺好了路。
“周淑芬,既然你不懂知足,就别怪我下手狠。”
潘云眼神一沉。
她不会再忍了,这一次,她要让所有人都看清周淑芬的真实面目。
这次她非要让周淑芬栽个大跟头。
而且要在她最看重的设计领域狠狠打击她。
设计是周淑芬的灵魂所在,是她奋斗的起点,也是她骄傲的资本。
如果在这里击溃她,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摧毁。
潘云已经想好了。
不仅要让她失去公众认可,还要让她在业内身败名裂。
她在国外认识不少人,要搞垮一个刚冒头的新手,手段多的是。
她轻轻打开通讯录,指尖滑动着一个个名字。
巴黎某时尚杂志主编、米兰时装周评审顾问、伦敦设计学院教授……
这些人都是她在留学期间积累的人脉。
只要他们联手施压,区区一个周淑芬,根本不值一提。
潘云翻出通讯录,联系了几个圈内朋友,请他们暗中动手脚。
她措辞谨慎,从不直接提“打压”二字。
而是用“关注一下新晋设计师的作品质量”“最近好像有点过度曝光,是否值得推捧”这类看似中立的话语引导舆论方向。
她知道,真正的伤害往往藏在“客观评价”的外衣之下。
周淑芬之所以能被关注,全靠那次设计比赛拿了奖。
那是她人生第一次重大突破。
无数人因此记住了她的名字,认为她是新锐势力的代表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