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2章 贪得无厌(1 / 1)

“前阵子偷鸡棚里的老母鸡,就是这招。那铁丝一勾,门闩就开了,神不知鬼不觉。我提了三只鸡,连狗都没叫唤一声。这法子,准得很!”

周海良忽然咧嘴一笑。

他眼神有点飘,仿佛已经看见了那满满一柜的水果糖。

“要是能顺走柜子里的糖,花纸包着的那种,酸酸甜甜的,给村西头的二妞带点……她兴许能多跟我聊两句,说不准还能约她去河边走走……”

“有出息?”

周海伟立马翻了个白眼,毫不留情地啐了一口。

“你就这点出息?惦记个破糖,还想着讨好丫头片子?”

他一巴掌拍在桌上,震得茶杯嗡嗡响。

“要偷就偷大的!我瞅见了,柜台底下那个木头钱盒子,每天天黑前,杨青山都要往里塞钱。一毛的、五分的,加起来少说也有一百多块!那是硬通货!弄到手,够咱几人吃几个月的肉!”

他目光灼灼地扫过三人,压低嗓音。

“听我的,先蹲几天,摸清他们的作息。等机会一到,一锤定音,干一票大的!”

竟是周海伟!

这几个货,骨头里都长着贼性!

从小就爱偷鸡摸狗,见着别人的东西就眼红,手痒得不行。

长大后更是变本加厉,不是偷生产队的红薯,就是顺走邻居家的锄头。

村里人提起来就摇头,都说周家这几兄弟,迟早要进班房。

周淑芬跨进门,冷声一喝:“周海伟,你来干啥?”

屋里原本喧闹的气氛瞬间凝固。

连柜台边正在算账的杨青山都不自觉地抬起了头。

周海伟一转身,看见她,腿一软,“噗通”跪地上了:“妈!”

周淑芬没理他,直接绕到柜台后头。

右手掀开布帘,走进柜台内部,顺手把包放在桌上,目光扫过货架和账本。

“青山,货对完了没?缺啥补啥,赶紧说。”

“婶子,都算清了,账本在这儿,您挑着补就行。”

杨青山赶紧把摊开的账本往前推了推。

他知道周淑芬做事讲究条理,从不马虎。

“人手够不?不够就招两个,月薪四十,不嫌多。”

周淑芬翻着账本,一边快速浏览着进货清单,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。

“婶子,真不用!我一个人能忙活过来,何必多花冤枉钱?”

杨青山连连摆手,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。

他搓了搓手,又补充道:“再说了,这店里进出的货我都能记清楚,夜里盘点也快,不耽误事儿。”

周淑芬点点头,没有再说什么。

“行,那我走了。要是有人来闹事,别跟他们废话,直接报警。我跟派出所打过招呼了。”

临出门前还特意回头看了一眼周海伟,眼神冰冷。

周淑芬能半个月不回余新,全靠郭宴龙撑着场子。

他在当地人脉广,关系硬,黑白两道都能说得上话。

只要他一句话放出去:“这店是周姐罩着的,谁动一下试试?”

就没人敢轻举妄动。

余新县的地头蛇都知道,惹周淑芬,等于同时得罪郭宴龙。

杨青山的货,不愁卖。

他进货渠道稳,质量好,价钱还公道。

十里八村的小商贩都愿意跑十几里山路来这儿拿货。

周边好几个县的杂货铺子,都专门跑来进货。

清晨天刚亮,就有人骑着自行车、推着板车,从四面八方赶来。

他们带着麻袋和扁担,在店门口排起长队,争着抢着要早点把紧俏货搬走。

他给的价公道,利润五分,薄利多销。

久而久之,信誉立起来了,客户也越来越多。

进货单他记在脑子里,账本天天清,每月稳稳赚两千以上。

杨青山脑子灵,记忆力更是惊人。

哪天进了多少瓶酱油,哪户赊了多少肥皂,他闭着眼都能报出来。

他工资也水涨船高。

周淑芬看他干得用心,每月主动加了三十块奖金。

如今他月入近百,加上店里分红,收入远超普通工人。

再加上许玲玲那家早餐摊,两口子一个月轻松干两三百块。

街坊都说,这对夫妻勤快又本分,日子过得红火是有道理的。

别说流长村,就算在余新城,他们也算顶顶体面了。

住的是新盖的砖瓦房,穿的是时兴的咔叽布衣裳,家里还有辆永久牌自行车。

孩子上学、老人看病都不愁。

逢年过节还能买肉割酒,走亲戚都挺得起腰杆。

周海伟听着周淑芬说要招人,眼珠子转得跟风车似的。

他跪在地上,偷偷抬眼瞄着周淑芬的身影,脑子里飞快盘算。

要是能进这店里干活,一天挣一块多,一个月就是三十多,还能顺点香烟、火柴带回家……

可下一秒,周淑芬一句话,把他浇了个透心凉。

“周家那几个崽子,一个都别想进店门。嘴脏、心黑、好吃懒做,你要是敢请他们,你自己卷铺盖滚蛋。”

杨青山立马接话:“婶子您放心!周海伟求了我十回八回,我一根手指头都没松过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