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二十六章 惊世骇俗(1 / 1)

马援朝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,很快烟灰缸里就被铺了一层。

“要是按你说的,政策上……”

“这和政策有啥关系?”

李天明说得口干舌燥,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水。

“咱们国家的社会制度就是按劳分配,谁干得多,谁贡献大,就应该多分多得,这有什么问题?难道还和刚建国的时候那样,搞一平二调就是正确的了?”

马援朝听到这话,立刻就急了:“胡说什么呢,不怕被人揪着小辫子啊?”

刚说完,马援朝便反应过来,现在不同以往了。

所谓的一平二调,实际上是人民公社化初期的产物,一平指的是,无偿抽调各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、资金、农具、产品及社员个人财物,实行贫富拉平、平均分配。

而二调是指,无代价地调用生产队的劳动力或财物。

这个政策旨在快速实现共同富裕,但违背了按劳分配、等价交换原则,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。

后来问题浮现出来,上面立刻便纠正了错误。

“你说的是没错,可是,如果按你们的工厂那样搞这个……绩效,阻力会非常大!”

不仅仅是大,有些人甚至会以此为捅破口,直接上纲上线,攻击现行政策。

毕竟这碗饭都吃这么多年了,突然不让这么吃了,还增加了吃的难度,绝大部分人肯定会生出抵触情绪。

三级绩效层层考核,从厂里,到班组,再到各自的岗位,简直就像是要在每一名工人背后上紧发条,谁能愿意干活的时候,背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。

但是,不改变又不行,李天明的话,确实不是在危言耸听。

人都是有惰性的!

当年刚建国的时候,全国上下的人民群众热情万丈,完全不讲个人利益,一门心思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。

可过去这么长时间,热情也渐渐地消退了。

关键是全家那么多口人要吃饭,光靠革命热情填不饱肚子。

“你再说说电冰箱厂。”

“电冰箱厂的问题就要复杂一些了,首先一点,马局,刚刚那位苏科长……”

“才不配位,遇到问题,发牢骚,说怪话,这样的人不能让他继续待在领导岗位上!”

显然,马援朝对苏同顺非常不满意。

“马局,咱们先不说才不配位的事,我有个问题,如果那位苏科长解决了电冰箱的质量问题,厂里,轻工业局会给他相应的奖励吗?”

呃?

奖励?

“这个……有啊!”

的确有,不过不是以现金的形式,而是给些比较稀有的票据,或者干脆给实物,一杯茶缸子,或者一个脸盆、手电筒什么的。

“你问这个……难道大柳镇的厂里还有这个?”

“当然有,无论是发明创新,还是提高生产效率,只要能创造价值,厂里都会给予相应的奖励。”

啥奖励都没有,人家为什么要劳心劳力地搞创新?

李天明不否认有的人思想觉悟确实非常高,为了国家、集体利益,甚至不惜献出生命,但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。

绝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只盯着眼前的利益,老婆孩子的新衣裳,全家饭桌上的那碗肉,这些才是实在的。

“再有就是,电冰箱厂这个项目,上马太仓促了,当初那位楚副主任想要一鸣惊人,在经济建设上也压王主任一头,这才搞出一个半生不熟的电冰箱厂,要技术没技术,要人才没人才,恐怕连市场调研都没做,就仓促建起来了。”

“你说的这些,我都了解,说说解决办法。”

“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!”

“还是要招商引资?”

之前和东瀛的松下财团谈了那么长时间,可是在涉及到控股权和管理权的关键问题上,双方存在的分歧太大,最终合作的事没能推进下去。

“不是招商引资,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!”

“这有什么不一样的?”

马援朝刚说完,突然想到了李天明此前去西德,立下大功的那三条轧钢生产线。

“你的意思是说,引进国外的设备,咱们重新建一条生产线?”

“关键还是技术!”

“可技术转让,这个……恐怕不容易吧?”

虽说现在的外部环境好了一点儿,特别是这段时间狠狠教训了猴子以后,老美都放松了对中国在部分领域的技术封锁,但是……

“人家的核心技术,能交给咱们?”

“马局,电冰箱哪有啥核心技术,咱们自己生产的电冰箱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两个,一个是降噪,还有一个就是制冷效果不稳定!”

李天明上一世曾代理过国内好几个电冰箱品牌,那些大厂比拼的关键技术,其实始终围绕着的就是这两方面。

马援朝听得连连点头:“照你说的,问题倒是简单了!”

刚刚在电冰箱厂,一帮人都没能说出个所以然,现在听李天明分析完,马援朝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。

“技术问题……”

“吴老师可以帮着解决!”

“吴月华!”

“您认识?”

马援朝笑了一声:“当年轻工业部最年轻的女工程师,能把天捅个窟窿的女中豪杰,谁不知道啊!要是她带头搞技术攻坚的话,我倒是很有信心!设备又该怎么解决呢?”

李天明没立刻给出解决办法,而是慢悠悠地点上了一根烟。

“马局,我们大柳镇在其中总得有个位置吧?”

呃?

马援朝听得一愣,皱眉道:“你小子又要搞什么花样?”

“瞧您说的,哪是啥花样,我是想……也得尽一份力,您说是不是!”

是打算要好处吧?

这小子还真是无利不起早,绕这么大个圈子,现在终于说到正题了。

“你想要什么?”

“电冰箱的生产线和生产技术,我来想办法解决,当然了,市委要给我一定的自主权,再有就是……我拿生产线和技术入股海城的电冰箱厂!”

“什么?”

马援朝闻言,差点儿跳起来,瞪大了眼睛看着李天明。

“李天明,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?”

看到马援朝是这个反应,李天明一点儿都不觉得奇怪。

毕竟,就算是改开了,可有人居然把主义打到国企的身上,还是太过惊世骇俗了。

“马局,您先别激动,听我慢慢和您说!”

“说?还说什么?你简直……简直胆大包天,刚才的话,我就当没听见,技术的问题,我明天安排人去李家台子,接吴月华同志来市里,其他的……你就不用管了。”

啥意思?

过河拆桥啊?

李天明知道,马援朝这么做是在保护他,可是,这么一来,他岂不是白忙活了。

“马局,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。”

“你……”

见李天明还是不死心,马援朝急得不行。

“你小子怎么不听劝呢!”

“马局,知道您是为我好,可是,您就不想想,要是再不变一下的话,就算引进了现金的设备和技术,电冰箱厂的改变能有多大?”

呃……

马援朝怔怔出神,问题又绕回来了。

劳动积极性!

“你刚刚提到的,我会向市委领导反映,可你要入股电冰箱厂,这事……肯定不行!”

国企的墙角哪能随便挖。

虽然为了改开的大局,国企允许外资进入,但同样也得严防死守,避免对国家财产造成损失。

现在李天明居然……

“马局,现在对外资都敞开大门了,我们的集体经济怎么就不能和国企合作了?”

“那是因为……”

马援朝一时语塞,他不是搞经济的,也说不出个所以然,只是本能感觉到,一旦放开这么口子,将会对国有资本造成严重的冲击。

而且这件事百分之百会引发政局层面上的大地震。

“马局,您要是还拿不定主意的话,可以像今天一样,隔三差五的下去微服私访,看看底下都是个什么情况,缺少竞争,人们都快躺习惯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