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7章 约翰牛碰壁(1 / 1)

林译雷厉风行地展开了他精心策划的整训方案:先是六周严酷的新收训练,夯实单兵基础与纪律;紧接着是六周野外拉练,在复杂地形中锤炼部队的实战应变与生存能力。

由紧急集合出击、定向越野组成。这是针对日后鬼子突然袭击,在最后那场惨败中我军最匮乏的战术做的训练。最后以两周高强度联合演练收尾,主要演练山间防御、山间围捕、林地及平原作战。磨合各兵种间的战术协同。以应对日后的会战中溃败后的转移,继续游击作战。

整训期间,参谋长又零零散散补充进一批壮丁。林译并未急于将他们投入正规训练,而是安排他们先适应环境,粮食足额供给,待体力恢复、心神稍定后,暂编为预备役,以备后续补充。

就在他埋头苦训的四个月里,缅南战局风云突变。信心满满的约翰牛部队发起了蓄势已久的进攻,却一头撞上了日寇的铜墙铁壁,撞得头破血流,无功而返。

这一段时间,约翰牛方面也完成了新的防区重组。他们将北方的廖军长所部划入麾下,交由作战经验最为丰富的奥利弗准将统一指挥。一个月整编完成后,奥利弗手下已握有十万作战部队。

该战区主要负责缅南防务,其防线以敏东-德耶-缪拉-垒固为支点串联而成。部队在加固原有防御阵地并分兵驻守后,奥利弗准将便有意主动出击,意图扫荡盘踞在此的鬼子“残部”,一举完成收复失地的功业。

然而,面对日益严峻的战局,东瀛陆军本部迅速调整战略,制定了一套纵深防御计划。其核心在于“逐级收缩”:无论前线战况如何变化,部队都将有序后撤,最终退守至精心构建的核心防御要塞群:兴实达-克伦-礼赞坦要塞群、岱乌要塞与格代迪要塞,共同构成一道钢铁防线。

这五座互为犄角的要塞,被赋予了“守住帝国底线”的战略使命。东瀛决策层判定,只要能够牢牢控制住这些关键港口与核心资源区,便能维持战争命脉,确保最基本的立足之地。至于更广阔区域的反攻与收复,则留待后续视战局发展再行筹划。

为尽快收复失地、重塑威望,约翰牛内阁毅然决定在缅南发起攻势。随着久经战火的天竺第2师抵达前线,进攻计划被迅速提上日程。

此时,日寇早已将兴实达经营成一座布满工事的坚固堡垒。然而,盟军指挥部对此一无所知。此次主攻任务落在了天竺第6旅肩上,澳洲防卫军第3坦克团的三十余辆“玛蒂尔达”重型坦克为其提供支援。

尽管缺乏实战经验,天竺第10旅的士兵仍在震天的炮火与坦克掩护下,向鬼子阵地发起了决死冲锋。

战斗伊始,日寇阵地先遭空袭,随后又被密集炮火覆盖,沉重的玛蒂尔达坦克随即开始向前推进。

防守兴实达的,是鬼子新组建的第65步兵联队及两个炮兵中队。他们展现出惊人的韧性,其精妙而凶狠的战术令天竺士兵惊骇不已。

日寇炮兵中队精准地以火力割裂步兵与坦克的协同;反坦克地雷接连炸断坦克履带;更可怕的是,从侧翼掩体中不断涌出一个个小鬼子,手持形似“马桶搋子”的爆炸物,高喊着“天闹黑卡板载”,以血肉之躯扑向钢铁巨兽,与之同归于尽。

鬼子甚至主动发起反击,在掷弹筒的急促射击掩护下,以小股部队发动凌厉的逆袭。缺乏经验的天竺士兵在极度恐慌中失措,竟有人操起斯登冲锋枪漫无目的地扫射,造成的己方伤亡远甚于对鬼子的杀伤。

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势,最终以惨痛的代价草草收场。仅此一役,进攻部队便折损两千余人。战报传回时,廖军长震怒之下,几乎将译电官斥责得体无完肤。

“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,那是鬼子的第一道防线。还没打到碉堡群呢,怎么会这样?那是他们的精锐之师。不可能在鬼子面前不堪一击。”直至多方核实,他才不得不接受这令人窒息的现实。

次日拂晓,廖军长亲临前线,以一个精锐团为先锋,拉开了进攻的序幕。

密集的炮火率先覆盖日寇前沿阵地,硝烟未散,步兵便以排为单位,呈品字形战斗队形交替前进。他们谨慎地肃清两翼,以波浪式冲击层层推进阵地纵深。伴随进攻的107毫米迫击炮群不断前移,实施精准的战场支援。

这套行云流水的战术轻松撕开了鬼子第一道防线,让一旁观战、素来倨傲的天竺指挥官目瞪口呆,久久未能言语。

然而,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:鬼子依托碉堡群构建的防御体系展现出歇斯底里的顽强。守军似乎完全不顾自身安危与阵地得失,只执着于最大程度地杀伤进攻部队。他们往往集中火力于一点,对来犯之敌实施毁灭性打击。

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。每一个碉堡都成了吞噬生命的绞肉机,有时甚至要付出整整一个排的代价才能拔除一个火力点。

在最危急的时刻,天竺部队的及时增援稳住了刚刚夺取的阵地,但战场上的惨烈景象让奥利弗准将心生怯意。他握着望远镜的手微微颤抖,犹豫不决地计算着继续进攻将要付出的代价。

“还等什么?炮火压制!趁现在一举拿下!”廖军长多次急电催促,最后竟亲自冲到指挥所。

他暴跳如雷,金丝眼镜都歪到了一边,“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,还有什么可犹豫的?进攻啊!”

眼见奥利弗仍举棋不定,廖军长索性将预备队全部投入战场,命令麾下炮兵全力掩护。这番果断终于稳住了战局,部队开始逐步向前推进。

随着鬼子火力点被逐个拔除,盟军逐渐重拾信心。这时,奥利弗准将才终于下令部队全面投入战斗。在付出巨大代价后,兴实达堡垒终于被盟军攻占。

然而,这竟是鬼子精心设计的陷阱。该堡垒正面坚固异常,后部却预留了多条通道且防御薄弱。当盟军部队蜂拥而入时,鬼子突然发起反攻。狭窄的通道内,拥挤的部队无法展开,火力优势荡然无存,被迫与鬼子展开白刃战。

在惨烈的近距离搏杀中,盟军伤亡急剧上升。待到完全控制堡垒时,各部伤亡已近万人。而这场战役,还远未结束。